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
单位农田的化肥用量是美国、俄罗斯的2倍。化学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,仅为30-35%,其余65-70%白白流失。同比投入来说。粮食增产状况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,只增产9.1%。
德国,去年施用氮、磷、钾化肥的施用量分别下降了20%、68%和60%,粮食总产却增加57%、单产最高增加80%,英国、法国、比利时等国家在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17.3%,粮食总产和单产却分别增加13.8%和80.7%。
的确,在不少地方农田土壤的胃口是增大了,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1
用肥单一
俗话说,生嘴的要吃,生根的要肥。农作物一生中需要吸收各种养分,如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、硫、铁等大量元素养分和硼、锰、钼、锌、铜等微量元素养分。这些元素各有专长,在作物体中缺少哪一个都不行。
可是现在施用化学肥料,大多是只含有作物所需的一种或两三 种营养元素,这样长期地单施下去,结果土壤中的营养元素,多的太多,少的更少,而作物的产量又是由缺少的那种营养元素来决定的。
如磷能促进作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有机物的合成、转化、运输,提高作物的抗旱性、抗寒性、抗病性,并能提高产量和品质,如果供磷不足,茎叶就会停止生长,根系发育不良,分蘖少,抽穗、开花、成熟延迟,籽粒不饱满,产量不高。
如在缺磷的冷浸田中大量施用氮肥,即使施得再多,产量还是上不去;又如南方稻田中钾素不多,如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,不施钾肥,也不能夺取高产。所以施肥不能“单打一”,必须讲究各种肥料的配合施用。
2
土壤板结
在稻田和旱土中大量施用氨水和碳铵,而忽视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,结果土壤中铵的浓度增大,把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钙代换出来,随水流失,年复一年,土质越变越差,最后造成板结,影响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能,又影响到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,农作物根系生长在这种板结闭气的土壤里,影响到作物养分的吸收,而且还会生长不良,出现多种生理性症状,在这种土壤中即使多施单质肥,也会看不出增产的效果。不增产了,农民朋友就觉得是肥料施用的少了,就继续加大量,殊不知量越大,土壤问题越严重,产量越小。长期这么下去 后果会非常严重!所以国家提倡修复土壤增施有机肥。
3
施肥不当
长期以来,氮肥多施于稻田表层,利用率只有30%至50%,碳铵利用率更低,一般只有26%,其余大多数变成了氨气,跑到空气中去了。
如果能改进施肥技术,改浅施为深施,则利用率可提高1倍或1倍以上。又如在农田中施用过磷酸钙磷肥,不少地方为了图快图方便而满田撒施,则过磷酸钙中的磷素,就会很快地被田中的铁、铝固定而失效,所以过磷酸钙应采用集中施用如穴施或沟施等,或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,其利用率则可以大大提高。
4
水土流失
在不少地方因滥伐森林和随坡开荒,冲刷作用使土壤表层遭受严重冲刷,土壤中本已含量不多的养分大部分被雨水淋洗掉,久而久之,土质越来越差,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,必须靠大量施用肥料,农作物才能得以生存,这也是农作物施肥越来越多,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。
那么如何解决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呢,纳微氢络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与技术团队经过10年的时间,对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技术攻关。并经过10万亩农田进行反复试验证实确切有效的产品,并在2018年取得专利证书。纳微氢络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物和改性天然纳米材料有机复配而成,在施入土壤后,能使土壤迅速定向组合为团粒结构,将结块的土壤分解为小颗粒,从而有效改良土壤板结状况,增强作物的免疫力。同时在氢键的作用下使养分离子结构进行重新有序排列,形成首尾相接的微纳网络,紧锁养分,让养分更稳定,防止养分流失,达到养分不浪费、提高养分利用率的作用。
对于生产厂家特别是造粒厂家来讲可以降低成本:
1、替代填充料:纳微氢络的粘度是原有辅料的3倍,可以减少肥料造粒生产过程中粘合剂的使用量,节约肥料配方的计算空间
2、优化产品配方:合理优化产品配方比,部分产品能够降低配料原料成本
3、新型缓控释剂:可以更新替代原有的缓控释剂,降低缓控释剂的成本
对农民使用者来讲:
1、可以修复土壤,使原来板结土壤迅速得以修复
2、利用率高,纳微氢络具有的固氮、缓磷、解钾的作用,可以充分释放肥料的肥效,提高利用率
3、可以减少20%的肥料使用量,同时还能够增产20%
联系人:陈华伟
手机:15628621696
电话:400-102-1696
邮箱:dimengny@163.com
地址: 山东省禹城市高新区缔盟农业科技(禹城)有限公司